9月10~11日,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风标委”)成立四十周年之际,2025年全国风标委年会暨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承办。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副秘书长王巍、高辉,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市场总监兼董事长助理侯玉菡共同主持会议。

全国风标委自1985年成立以来,历经四十载风雨,已构建起覆盖风资源评估、机组设计、并网运行、运维管理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有力支撑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从最初的55千瓦跃升至2025年的530吉瓦,占全球总量的40%。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在《没有标准,就没有中国风电的今天,更没有中国风电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面对当前度电成本下降、应用场景拓展及国际化新技术,仍需有赖于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创新。精细化测风、风电机组BEM失效、长柔叶片各类问题及混塔可靠性等方面极具存在挑战。
作为国家能源规划智库代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王富强以《迈向深水远岸——以技术标准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解读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编制及组织首批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试点项目经验分享。未来,在深远海开发的核心挑战;围绕环境条件极端性与复杂性、开发成本高昂,降本需求迫切、工程设计技术难度剧增、可达性差;海上施工运维保障等,下一步加快制定完善海上风电前沿技术领域标准;加快中国海上风电标准国际化进程;加快构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国际性的深远海风电技术标准体系,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海上风电产业链链长,风能发电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88)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组长,积极发挥集团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创新与标准化工作实践,提出关于深远海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风电机组复杂环境适应性、多业态融合等海上风电标准化重点方向,将与行业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国际接轨的海上风电标准生态,深度参与全球风电治理,提升规则制定话语权。
新一届委员/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亮作《以标准为基 以创新为翼——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质量防线》主题报告,指出当前行业设备快速迭代下,质量标准不健全及产业链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指出碎片化管控模式难以应对行业快速扩张的挑战。
高端对话环节特邀全国风标委副主任委员金风科技副董事长兼总裁曹志刚、副主任委员明阳智慧能源国际业务总裁张启应,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涛、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共同参与。围绕“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从能源转型到多场景应用的价值拓展”、“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化、智慧化规划设计”、“国际风电技术标准差异及其突破策略”五大核心议题,嘉宾们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前瞻性的探讨。

大会对年度标准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授予金风科技“风电标准化创新”奖,肯定其在技术创新与标准融合方面的引领作用;授予中国电科院“风电标准积极推进”奖,表彰其在标准制定与推广中的持续努力;授予运达能源“风电标准化卓越贡献”奖,认可其对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深远影响;授予三峡集团“风电标准化优秀组织”奖,赞扬其高效协调与资源整合能力。同时,大会也为辛勤耕耘在风电标准化领域的老一辈和新生代工作者分别颁发了荣誉,乾源风电总经理庄严等获得“2025年度风电国际标准引领奖”,表彰他们在推动中国风电技术规范融入国际标准体系、提升我国在IEC/TC88等国际组织话语权方面的卓越贡献。

会期,审查了《风能发电系统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支撑结构一体化设计规范》等11项国家标准,与会委员听取各标准牵头单位对标准前期工作的梳理汇报后,从标准的技术指标科学性、技术内容的可操作性以及与现有标准的协调性等角度开展技术审查,并投票表决同意标准进入报批的结论,同时根据会上委员提出意见尽快修改后报送秘书处。

图文来源:全国风标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