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语 」一声惊雷,曾让司马台长城游客殒命、京城建筑设备屡遭重创。1993年,北京防雷检测在质疑声中艰难起步:被拒门外、设备被扣、收费无据…但开拓者们没有退缩。他们如何用钢铁意志和专业技术,筑起守护城市与生命的“隐形防线”?且听北京防雷检测开拓者、高级工程师王凤山讲述这段筚路蓝缕的历程,用三十年实践印证:防雷检测,是一项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好措施!"

我1993年开始从事防雷检测工作。1990年代初,改革开放带来国民经济大发展,高楼大厦遍地起,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伴随的雷电灾害也日益严重,在北京,建筑物被雷电击中而损坏,掉到地面的砖瓦砸毁停在地上得多辆汽车,雷击电源造成短路,烧毁多间民房,司马台长城雷击造成外国游客当场死亡,许多个单位计算机通信机房被雷电击毁等等。雷电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应引起社会的重视了。

雷电属于气象范畴,对雷电防护应纳入气象工作一部分。防雷检测是防御雷电危害最基础的工作。当时的局领导了解到有的省(上海、安徽)开展了防雷检测,有一定成益。就组织气候资料室筹措此项工作。当时到外单位进行检测,都认红头文件,找劳动局,消防局,三局经协商,1993年初,共同发了“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规定”的文件。检测人员从气候资料室抽,在其它单位招了几个人,组成了检测队伍,经过培训,用气候资料室旧丰田汽车做交通工具,购买了接地电阻测试仪,将防雷检测工作开展起来了。

开始检测时,遇到的难处太多了,有的单位听说来检测避雷装置的,不让进门,没办法只能让消防局的人穿着制服带进去。一次检测员到某单位检测,人被赶出去,将检测仪表扣下,后来领导向人家讲情,才还给了。有的单位检测完了不给检测费,说没有此项规定。
遇到这些难题,是退缩还是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我们不能退缩。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宣传。
当时,人们的防雷意识还很淡薄,认为检测作用不大。也有的人还有迷信观念,一次东城区有一个人开门时正赶上雷击,面部被击伤,我们找他了解情况,他躲着不肯见,后经了解,他认为被雷击怕别人说做了亏心事。为了提高社会和人们的防雷意识,我们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中做防雷宣传工作,检测中爬楼上梯,冒着酷暑炎热、脚踩在熔化了的沥青屋顶,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也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同时我们注意对所发生雷击灾害事例进行统计和到现场调查,了解造成灾害的程度和原因。通过电视台、报社记者在媒体上向社会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防雷检测工作在全市逐步正常展开,多数单位自愿的接受防雷检测。
我们的防雷检测技术和设备也逐步现代化。开始时只能检测接地电阻,发展到对接闪杆性能,保护范围的计算,引下线材质间距的检查,屏蔽效果检测,用等电位仪检测等电位效果,电源浪涌保护器,各种信号浪涌保护器的现场测试。对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磁脉冲的对建筑物,人,设备危害的防护提供了可靠保证。

经过近三十年的防雷检测工作,产生了以下后果:
一、由于全市持续广泛开展了防雷捡测工作,对不具备防雷功能的建、构筑物,提出整改。大多数整改建筑物,安装了防直击雷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引下线,接地网。有的为了防侧击,在墙面上层安装了均压环。近些年来,雷击建、构筑物造成的损坏,人员伤亡大大减少。
在内部雷电防护方面,提出了加强屏蔽,分流,等电位连接,加装浪涌保护器等措施。大大减少设备损坏,保证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对易燃易爆场所,提出了严格的防雷措施,减少了事故,保证了人员安全。
二、建筑设计部门,施工部门过去只对高大,重要建筑物加装防雷设施,如人大会堂等,对一般建筑物和民用建筑不考虑。现在都按防雷规范要求,加强了对新建、构筑物防雷措施。对所有符合应安装防雷装置的建筑物都按防雷规范要求,设计,施工。如屋脊,女儿墙上加装接闪带,利用屋面钢筋做接闪网,墙柱内钢筋做引下线,基础内钢筋做接地网,从地下进入的管道,线览等在进入前与接地装置地网等进行等电位连接。从而垫定了防雷基础。
三、加强了对雷电机理的试验研究。开展了人工引雷,火箭引雷试验研究。在天气预报中,加进了雷电预警预报。
四、促使防雷产品的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为提高接闪效果,出现了多种不同性能的接闪装置。如提前放电,限流,绝缘等性能的接闪装置。多品种,多级别的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线,信号线,网络等多种线路保护器等。
五、提高了全社会的防雷意识,减少了雷电伤害人类的事故。
六、防雷检测工作开展以来,对减少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情况,还没详细统计,这项统计也是非常难的。但从各省作的雷电事故报告中,可看到数量是很大的。
防雷检测工作,雷电防护按当前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只能减少雷电对国家,民众的危害,还不能杜绝。如雷电造成的森林火灾还不能避免。对雷电产生机理的研究,雷电危害的种类,途经,利用现代科技加强雷电防护等还是长期任务。但坚持防雷检测工作是基础。

